
胡武功简介
1949年7月生于西安,1969年始在部队从事新闻摄影,40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摄影的改革与进步。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积极推行纪实摄影运动,主张用摄影关注现实,记录历史,揭示人性。先后发起和参与策展《艰巨历程》、《中国人本》、《中国民间体育》、《中国纪实摄影20 人》、《丝绸之路》等大型摄影展赛,在摄影实践与摄影评论上独树一帜,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影像革命的代表性人物。
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6年被中国摄协授予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07年9月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先后出版专著12部,主编、参编大型影像图书5部,作为总策划人与央视合拍24 集大型高清系列纪录片《时代写真.时光》一部。先后出版文集《摄影家的眼睛》、《中国影像革命》,摄影画册《胡武功摄影作品集》、《四方城》以及《西安记忆》、《藏着的关中》、《相貌》等专著,主编《中国摄影四十年》、《中国人本》等。另有,同名图书《胡武功》。
现任西安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主持人:胡武功先生,今天您再谈谈有关纪实摄影。
胡武功:好。首先向美丽中国行网读者问好!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有关纪实摄影的短文,在这里发表,和朋友一起交流。
【名家约稿】:纠缠概念将陷入内卷
纪实摄影概念与摄影一样是舶来品,19世纪法国摄影师尤金.阿杰以《旧巴黎》影像全纪录,被誉为纪实摄影鼻祖,而他工作室门前的广告语则明确提出纪实摄影这一概念。

1902年的巴黎(摄影:阿杰)
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安全局组织的摄影调查团的实践为纪实摄影注入新的内容,被称为社会纪实摄影,并对后来的马格南以及世界摄影产生深远影响。

流浪途中(摄影:多萝西娅·兰格)

救护婴儿(摄影:尤金·史密斯)
尽管纪实摄影概念伊始就存有异议,但最终还是趋于约定俗成的"所指"。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一所指被引入国内,对于长期禁锢、封闭、缺乏崭新思想理论的国人摄影师而言,大力推行纪实摄影,冲破颂圣摄影无疑是最佳的策略选择。

大龄婚礼(摄影:彭振戈)
就中国摄影而言,进入新世纪,随着思想禁区、题材禁区的突破,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大大解放了摄影生产力。尤其手机摄影的普及,似乎真正进入了全民摄影的新时代。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极大扩展了纪实摄影的内涵与外延。
战士之死(摄影:柳军)
是的,如果仍然沿用以往概念衡量当下纪实摄影实践,无异于刻舟求剑。阅古知今,任何一个概念与理论的提出,都是先贤对彼时实践的总结与提炼。但要使其保持鲜活与生命力,须审时度势地添入新的内涵。正如起初的纪实摄影,随着人的历史进程其内涵逐渐添加了社会纪实、人文关怀、环境问题等内容。

污染(摄影:卢广)
事实上没有一种理论或者概念能够一成不变地涵盖共同语境下的所有现象。一个概念或理论的提出仅可视为对同类现象的本质意义的概括与命名,即一个"所指"。因此,不必为既成概念的名词纠缠不休而陷入内卷。对于摄影实践者来说,尽可在心照不宣的共同语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资,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语言。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为丰富纪实摄影做出独特贡献。

两代人(摄影:胡武功)
摄影是实践性很强的精神活动,它常常并不能直接被指导。以我之愚见,人类不消亡,人性不毁灭,纪实摄影就永远伴随着人的存在。而纪实摄影与生俱来的展现性、揭示性、批判性将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纪实摄影永生的灵魂力量。
(编辑、采访: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