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小乔 图/赵树岭
古人有多喜欢竹子啊,他们称它是“君子”,和梅兰菊并列“四君子”;和松、梅称为“岁寒三友”;他们“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甚至到了“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地步;他们赞誉它的品性:“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他们歌咏它的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们颂扬它的坚贞:“但能凌白雪,贞心荫曲池”;他们吟唱它的诗意:“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从一枝一叶里溢出来;他们连它的不开花,也说成因为“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他们还总结了竹之七德: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他们赋予了竹子挺拔正直、坚韧顽强、虚心劲节、风骨绰约等等众多的品质,他们把这些精神内涵,引身为自己,用这小小的竹,寄托着一腔的情怀。
杜甫爱竹。他说:“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把自己憩息之地都种上竹子,“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把竹和酒作为自己的最爱。
苏轼爱竹。他画竹、赏竹、咏竹。认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创造了“胸有成竹”的词语。
但爱,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时得到。这么娇弱高贵的竹,它的生长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很高。只有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才是它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纬度再高,就难以大面积生长了。
但是,在河南,河南的洛阳,洛阳的重渡沟,却生长着一片青葱繁茂的万亩竹海。
重渡沟为什么有这么多竹子?这里广泛流传着一个六仙女植竹的故事。相传天女散花的时候,细心的六仙女经过这里,看到重渡沟有长流之水却无常青之林,显得美中不足,于是便到玉帝的御花园中,采来一篮竹叶,从重渡沟上空撒下,竹叶落地瞬间变成了成片的竹林,不仅让重渡沟成了竹的海洋,就连附近的沟沟岔岔都成了竹的世界。
神话传说毕竟是传说,它只是人们美好的向往,事实却是,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上百个泉眼、数百股清泉,汇聚成温柔缠绵的山涧小溪潺潺流淌,种种条件,给了竹子适合的土壤。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村里人吃的美味佳肴是竹笋,做的饭是竹筒饭,日用品是竹筐竹篓竹凳子,孩子的玩具是竹制品,游客过来也是体验“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的意境,竹编,是当地最具盛名的传统工艺,非遗项目。小小的竹子滋润着重渡沟的文化和历史。
竹子也给了远方游子一份乡情记忆,无论走到哪里,记忆深处永远都是一片繁茂的竹林。
这个夏天,我愿意用这万亩竹海的荫凉,每立方厘米68000个负氧离子的馨香,在这干旱少雨、酷暑猖獗的北国,许你一片凉爽,收留你一身的疲惫和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