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慈孝达人”朱学军

文/美丽中国行融媒体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敬妻如娘,爱妻如子,是为娘子。

——题记

“总在心田里成长,也在灵魂中生根。花开迎来满庭芳,都是人间好风景。慈孝参天树,美德枝长青,岁岁花不败,代代叶茂盛。总在历史里生辉,也在时代中传承。和谐尽显真善美,千年慈孝扬文明。世上有慈爱,家家多温馨,百善孝为先,人人知感恩。”一听到《慈孝曲》动人的优美旋律,我就想起了他感人的慈孝故事。

他,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没有谁能看出他笑容后面的故事:34年前,妻子被查出身患重病,多次接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他舍弃家当,前后治疗花掉20多万元,不离不弃救治重症妻子,坚强撑起这个家。

他就是老朱。他“不抛弃不放弃不舍弃”,一直用满当当的慈爱书写着无怨无悔的慈孝人生。老朱即朱学军,圣哲始祖朱熹传人,优秀党员、模范丈夫;老王即王春芳,孝圣宰相王祥传人,孝女孝媳、贤妻良母。老朱老王夫妇均为“河南省孝贤之星”,相继荣获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河南省最美爱情恩爱夫妻等多项荣誉。

一首家庭实录诗,记录了这个慈悲慈善慈孝之家的慈爱慈和慈睦故事——

河洛朱家,朱熹后裔。教育世家,书香门第。

上下四代,老师十余。慈孝家风,千年承继。

祖父慈蔼,祖母慈祥。家族鸿慈,慈悯慈云。

慈柔慈厚,慈恕慈良。慈念心上,慈惠慈光。

慈颜永驻,慈泽乡党。给人温暖,送人力量。

烛光闪亮,照耀前方。严父慈母,严慈相济。

身体力行,慈孝教育。慈眉善目,父慈子孝。

大慈大悲,慈善公益。大发慈悲,穷人受惠。

心慈好善,慈乌反哺。俭故能广,慈故能勇。

慈幼孝老,敬老爱小。老朱爱妻,王祥后裔。

孝圣卧冰,为母求鲤。慈孝美德,老王传递。

娘不能食,含食喂之。口对着口,嘴贴着嘴。

亲吻喂食,持续年余。有此孝女,娘命延续。

老朱长女,幼小龋齿。四处医治,亦不能食。

慈母春芳,老朱娘子。咀食喂女,一日数次。

嚼食救儿,日夜不息。有此慈母,生子救女。

二零一二,九月月底。慈母春芳,突患重疾。

有其长女,休学护理。侍奉瘫娘,不离不弃。

娘能张嘴,却不能食。女学母样,含食嘴喂。

亲吻喂饭,坚持年余。上下三代,含食口喂。

感动医护,感染邻里。慈孝之风,影响周围。

慈孝之声,绵延千里。慈孝祖德,传承千年。

慈孝家庭,辐射华夏。爱国爱家,相亲相爱。

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接通天道,天地正气。

德才配位,打开格局。天人合一,和谐天地。

厚德载物,为善最乐。自强不息,刚健勇毅。

中华文化,四海一家。共产党人,胸怀天下。

党员之家,孝贤之风。紧跟时代,慈孝慈爱!

老朱老王结连理,夫妻从此二合一

1990年阳春三月,老朱到王家迎娶老王。老朱是理圣朱子传人,家乡有一条罗水,还有将相名士墓地(西汉丞相黄霸、东汉名将王霸、西晋文圣潘岳);老王是孝圣王祥传人,家乡有一条洛水,还有夏商王都遗址(古都斟鄩),老朱老王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临出门时,老王紧紧地拥抱着老爹老娘,号啕大哭了一场,天地为之动容,送行的乡亲们亦为之落泪。大喜的日子里,老王为何哭得如此伤心?老朱不解,事后询问老王。老王说,亲爹亲娘,生养我24年,太不容易,这一出门,身为小女,不能时刻在爹娘跟前侍奉行孝了,想起来这些,就忍不住伤心恸哭。老朱这才明白,爱妻有一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孝心啊!老朱这才觉得,娶了老王,这一辈子值了!临出门时,老王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给老爹老娘磕了九个响头,才依依不舍地泪别父母双亲。爹拉起老王的右手,娘牵起老王的左手,郑重地交到老朱的手心里头,一齐说:“我们把女儿交给你了!”老朱郑重地点了点头,许下一世的承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正如《击鼓》诗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灾难突至父女扛,暴风骤雨愈刚强

老朱和老王,相识相知于1990年,两人喜结连理,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甜蜜日子刚开头,不幸却悄然而至。结婚后不久,老朱突然发现老王面色苍白,经常无力地躺在床上,他先后带老王辗转各地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诊断为严重的高血压、贫血及妇科病。

有人劝老朱趁现在年轻赶紧离婚再找一个,老朱说,做人要讲良心、守信义,既然娶了她,我就要照顾她一辈子。老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老朱带着老王,辗转郑州、洛阳、新乡等地甚至外省医治,到北京、西安找专家,在民间、乡野求偏方,历时数年,花费不菲。那时候全家四口都靠他的工资勉强维持生活,积蓄很快用完,只能四处借债。

老王一度陷入绝望,看着消沉低落的妻子,老朱更加注重她的心理抚慰和精神慰藉,耐心开导老王。在他的积极开导下,老王慢慢坚强起来,身体也渐渐恢复过来。

老朱让老王一定注意好身体,千万别太累了,老王嘴上满口答应,可她实在不忍心老朱一人为这个家打拼,她就没把自己的病当回事儿,农忙时忙农活,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还要操持家务。干活从不惜力,疼儿爱夫顾家,却唯独没有善待自己,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吃药。

2012年9月的一天,对老朱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黑色日子。老朱正在外地上班,亲戚朋友打过来电话说,老王因严重高血压引发脑出血,送到了市医院。噩耗如晴天霹雳,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医生递给他的是一张病危通知书。

“医生,您一定要救活她,她才46岁啊!只要能救活她,哪怕我倾家荡产也愿意。”老朱和女儿扑通一声一起跪倒在地苦苦哀求,终于感动了医生,医生迅速安排老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并安排医院最好的主治医师连夜进行救治。

老朱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守候老王的一个晚上,医生前后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书。老朱虽然心如刀绞,却没有告诉女儿和娘家人,默默地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心理压力……终于等到了第二天,也等来生的希望,医生宣布老王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当时老朱隔着重症监护室的透明玻璃墙激动地对老王说:“春芳,你可要加油啊!老天爷都要你继续活下去,你要为了我,为了女儿,为了所有关心你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坚强起来,配合好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出院啊”。

短短一个星期里,虽然医院下达了多份“死亡通知”,但老王每次都“死里逃生”。医生动员老朱把老王接回家,让他做好心理准备,但老朱看到老伴的睫毛还可以微微颤动,就不愿放弃,只要还有1%的希望,他决定付出一生的努力,哪怕苦点累点,也要换来奇迹。老朱知道,要让老王恢复到以前是不可能的事,但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老王有一天能开口说话,每天和他说上一两句,哪怕是拌嘴,他也心满意足。

细心照料爱更牢,患难真情永闪耀

手术应该说是成功的,暂时保住了老王的性命,却让她瘫痪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老王遭受的厄运,老朱没有选择离弃,而是紧紧握着她的手,与她并肩对抗病魔。经过医护的拼命救治,加上老朱和女儿的悉心照料,老王终于从死亡线上挣脱了出来。

老王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一直处于重度昏迷状态,脑袋肿胀,鼻插饲管,脖子安着套管,大小便失禁。看着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70多斤的老王,老朱忍受不住内心的痛楚,一个人躲到角落默默地擦拭着早已控制不住的泪水。见此严重情形,尽管单位领导再三挽留,老朱还是毫不犹豫辞掉了旱涝保收、收入稳定的工作,毅然辞职专门日夜照料老王。

在老王昏迷不醒的日子里,老朱和女儿一边承受着家庭巨变的严重心理打击,一边承受着身体的巨大消耗,他俩不论白天黑夜,轮流接力每隔半小时给老王按摩、擦身、插鼻饲,清理大小便……老朱和女儿每天天不亮就给老王换好尿布、翻身按摩、送喂饭食。

照顾瘫妻的艰辛超出常人的想象,其中最难的是给妻子喂饭,特别费时费力。刚开始他和女儿用注射器经胃管慢慢往胃里注入牛奶、米汤之类流食,而后教老王用嘴吃饭,一小勺香蕉泥用一上午才能喂下去。因长期往胃里注射食物,胃粘膜被破坏,后来老朱和女儿只能轮流接力用嘴艰难地给老王喂饭,医院医护以及同一病室的患者家属无不感动落泪。为保证饭菜温度,常常是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如此反复许多次。

此外,他每天还要换药包扎、按摩翻身、洗涮尿布,而且每隔半小时就要照看护理一下老王。有人劝他实在没什么希望,放弃算了,然而他却深情地说,“总得让女儿有个妈呀!”在他和女儿的悉心呵护下,老王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连续熬了多日的老朱,准备安心躺下休息一会儿,不料却因长期没有平卧,就在躺下瞬间,肺气泡突然破裂,不得已他也只好赶紧住院治疗。

屋漏偏逢连夜雨,意外接踵而来。老朱家因电线短路发生一次严重火灾,一场持续一周的特大暴雨灾害又使老朱家成了危房,让本就艰难的家庭愈发雪上加霜。因投入少,劳作时间短,庄稼收入不及别人一半。每年收获后,老朱都是卖掉粮食给老王买药。亏得党和政府帮扶、乡亲好人帮衬,让他家得以度过难关。为此,老朱始终铭记在心、感恩于行。

老朱不仅要面对老王倒下的残酷现实,还得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给老王治病,全部家当都支付了医药费,但是倔强的他没有被生活压垮,在照顾老王之余,他和女儿靠着打零工勉强维持。

老王出了这么大的事,家里塌了半边天,母女连心,母亲遭此大难,女儿伤心欲绝。老朱就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开解安慰,他更明白自己就是孩子的全部,每当女儿失落时,他就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每晚默默地陪着女儿做作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朱和女儿悉心照顾下,老王终于好转并出院。老朱耐心帮助老王进行康复训练,以减轻她的病痛。老朱的辛勤付出,让老王脑出血后遗症不断减轻。可能老天爷认为对老朱考验还是太少了,2013年4月,老王再次病发,又被送到医院住院数月,并做了手术。

为了给老王治病,老朱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巨额债务,他和女儿艰难地挑起了家庭重担。俗话说:久病无孝子。更何况是夫妻呢?可老朱却做到了久病下爱心不变。老朱始终没有放弃,他用一往情深鼓励着老王一次又一次战胜病魔。如今的她,病情趋于稳定,生活恢复往昔。

孝顺的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周都会至少回来一次照顾母亲,为她洗头、擦身子……但老朱怕影响孩子工作,总是说“你忙工作,早点回去,我一个人应付得来。”女儿请保姆照料的想法也被老朱否决了,他害怕外人没有自己上心,没有自己细致入微,没有自己了解老伴的喜怒哀乐。

一路风雨走来,老朱从来没有埋怨生活,而是坚强地对待人生,他坚信:不忘初心,大步前行,总有一天老王会好起来的!爱会创造一切可能和奇迹!

老朱老王携手行,不离不弃筑爱城

34年如一日真爱的坚守,让老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这一切。“他真对我好得很,要没他,就没我这命。当初我自己都放弃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我,没有钱,想尽一切办法借钱,也要给我治病。”说起丈夫,老王感激万分。

这是今天该听到的最美的爱情故事:老朱的生命重心因老王罹患重病而整整倾斜了34年,34个春秋一万两千多天的日夜陪伴,就是老朱对老王最长情的告白。家里家外,柴米油盐,平平淡淡,老朱用真情呵护着老王,悉心走过艰难岁月的每一步。两人的爱情也在艰苦的岁月中不断升华,愈加深情相守,不离不弃。

面对因爱妻瘫痪导致的家庭重大变故,坚强的“真心爱人”老朱承受着巨大打击,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毅然放弃事业、放弃工作,辞职带病咬牙坚持用满满的真爱无微不至地悉心照顾罹患重症的老王让爱在家,34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三十四年如一日,和衣伴榻护瘫妻,起早贪黑,节衣缩食,用精心呵护、慈爱伺候、痴心坚守和责任担当演绎着人间真情,将“植物人”妻子唤醒,用忠贞不渝的爱情缔造了生命的奇迹,又用数年时间让瘫痪妻子慢慢站起,携手“暴风骤雨”走人生,用爱的臂膀撑起一个幸福的家,用全部的爱为妻子撑起一片晴空,一家人相互支撑,彼此守护,用慈孝创造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相濡以沫的真情挚爱的新时代感人故事,被大家传为佳话。

在爱的呼唤下,在老朱的坚守下,现如今,老王的脸上,看到的不再是忧愁,而是无比幸福的笑容。老朱的心情也像春日里的阳光一样,格外舒畅。因为他坚信,老王的身体一定会好起来,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王祥遗风今犹在,朱子家学仍践行

朱学军: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北石村监委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

老朱一家四口人,一人是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孝子、全国十佳孝贤、时代楷模第十二届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两人是文明市民,三人是中共优秀党员,四人是“河南省孝贤之星”,老朱夫妇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河南省最美爱情恩爱夫妻,其家庭为全国最美书香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郑州市最美家庭、巩义市最美家庭示范户、芝田镇五好家庭、孝贤模范家庭、慈善慈孝之家。

大爱慈为首,百善孝为先。朱学军家庭是一个知慈孝、倡慈孝、行慈孝、扬慈孝的慈爱孝敬之家,也是一个学孝道、讲孝德、明孝理、存孝心、践孝行、做孝子的孝悌忠信之家,他们相亲相爱,其乐融融,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大家十分羡慕。这其中的秘诀得益于良好的慈孝家风传承。

老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家里物质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父母每次去镇上、进城里,总会给老朱买回来几本“小人书”看看,久而久之,老朱便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他高中毕业之后,继续刻苦攻读,通过自学获得了本科学历,为孩子树立了自强的榜样。他们一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热爱学习、认真读书,家中存书3000余册。老朱学习兴家、书香传家,为党培根、为国铸魂,教子成功、育女成才:或成良师,或为仁医。老朱和睦的家庭、良好的家教、端正的家风,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让大家见贤思齐、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在由国学推广创新联盟、儒风新生活推广委员会、中国网·儒风山东、善悦塾、悦游文化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家庭家教家风文明建设评选大赛中,朱学军家庭喜获“全国最美书香家庭”殊荣。

小家有大爱,慈孝传千年。朱子文化综罗百代、博大精深,老朱作为圣哲朱子传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他结合始祖朱熹留下的《朱子家训》,概括为“有文化,守慈孝”。老朱祖父亲拟家训“耕读传家”,传留至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老朱又拟定了24字新家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忠孝两全、心疼父母、真才实学、精忠报国”,倡树中华十大义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以及朱氏九字家风“德、忠、孝、义、勤、恕、仁、爱、和”。就这样,朱门慈孝好家风,从朱子到老朱的祖父,再到老朱及一双女儿,代代相传、辈辈承袭。在一代又一代千年慈孝家风的传承之中,老朱身体力行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家风传承到了爱女的身上。

老朱始终不忘自己是“党的人”,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奋力投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注入智慧正能量。老朱立足本职工作,先后义务创作完成了“诗、词、歌、赋、曲、文”等一系列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作品。

作为有着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朱带领全家不忘国家与群众,疫情期间多次主动申请成为志愿服务宣讲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老朱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五星”支部创建、党员联户、厕所革命、清洁家园、无偿献血、爱心捐款、全民阅读、移风易俗、关爱老小、幸福家园、文化体育等各项活动,唱响了新时代“正气歌”。

扬善之道,聚沙成塔。他们一家人热心慈善、乐于公益。老朱经常骑着“慈孝号”电动车义务助力老弱病残孤寡孕出行,分文不取,几十年累计服务数千人次。老朱带着瘫妻到各地“传经送宝”,结合朱子遗风,讲述慈孝家风,让老王跟着一起学习慈孝文化,同时也出去见见天、散散心,尽最大努力缓解爱妻的病情。

日照千江,月印万川。几十年来,“慈孝夫妻”(老朱和老王)、“慈孝父女”(老朱和小朱:“中国十大孝子”之长女、“河南省孝贤之星”之次女)奔赴各地开展慈孝慈善活动数千场次,举办慈孝公益讲座累计数百期,数十万群众受益,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倾尽了全力。

行善可以不高调,但扬善不可以低调。长期以来,朱学军一家人弘扬慈孝弦歌不辍、绵延不绝,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以家风讲座、人物访谈、事迹专题片等多种方式,让慈孝之风直抵人心,让慈孝之美浸润人心,让慈孝之水润泽人心,让慈孝之火温暖人心,让慈孝之光照亮人心,让慈孝之声传播千里,让慈孝文化代代传承、人人继承,成为融入中国人骨血的民族基因。

老朱夫妇教导孩子俭以养德、助人为乐,他们时常慈幼孝老、扶危济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老朱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捐款500元,向地震灾区献上了全家人的一份爱心;一家人相继为慈善公益捐款万余元。

慈于心,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孝于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爱于人,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老朱一家数代人,信奉慈孝、传递书香,传承朱子文化,展现真诚善良美好的家风。老朱慈孝立家、仁礼治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慈孝上下四代人,爱妻因病不幸瘫痪,老朱毅然辞掉不错的工作,昼夜专职护理瘫妻十余年,成了“慈孝达人”。老朱背着爱妻爬山赏景,推着爱妻外出散步,常让爱妻看相声小品喜剧戏曲,还老讲笑话故事,想方设法逗爱妻开心,让爱妻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情。老朱注重家庭,家庭和睦;注重家教,家教良好;注重家风,家风端正。着眼家庭文明,着手写作了慈孝家事、慈孝家政、慈孝家训、慈孝家规、慈孝家礼、慈孝家风、慈孝家诗、慈孝家词、慈孝家歌、慈孝家赋、慈孝家曲、慈孝家联、慈孝家文、慈孝家剧等,做到《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朱门家风》《慈孝家联》《导师语录》等上墙入心见行。

其妻子春芳是孝圣王祥传人,一个“贤内助”和“乡村最美甜嫂”,怀揣着一副暖人的热心肠。她孝敬老人、慈爱孩子,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一次因车下救人的善举,腿部受伤做了手术,后又中风瘫痪。虽为重度残疾人,她却自立自强、传递慈孝,甘当“慈孝顾问”,用慈德孝心、慈言孝语悉心指导女儿慈幼孝老、爱亲助人。一双女儿牢记践行孝圣王祥《训子孙遗令》和圣哲朱熹《朱子家训》,较好地传承延续了琅邪王氏遗风和圣哲朱子遗风。

其长女梦萌心疼病爹瘫娘,带着父母上大学,用行动书写下一段“慈孝传奇”,感动了很多人。2014年,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开展了以“践行价值观、青春写华章”为主题的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活动。5月,开展了全省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评选确定出6个优秀大学生候选群体和20名优秀大学生候选人,并从中遴选7名组成了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团。梦萌有幸成为报告团7名成员之一。10月,她作为全省巡回报告团成员,参加了由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会,先后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举办了七场报告会,全省部分高校近万名师生聆听了报告,在广大师生中反响强烈,《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她还走进中央广播、团中央《身影》榜样在线访谈、上海东方都市广播金牌节目《情义东方》、河南卫视、河南广播等主流传媒,甘当“慈孝大使”,讲述“慈孝故事”,影响带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她长期参加各类义工活动及无偿献血、爱心捐款等公益活动,22年累计2600多次。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优秀党员教师。她相继被评为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孝子、慈善中国百名爱心人物、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第十届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提名奖、河南好人、中原十大孝子、河南十大女性、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文明学生、郑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巩义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其“孝亲敬老、养家上学、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已经走进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堂、走进中国高校传统道德讲堂、走进学校考生试卷、走进社会公众视野,成为“崇尚慈孝、孝忠家国”的优秀经典案例。

其次女梦迪曾任大研会主席,她带领大研会成员取得“优秀研究生会”、“优秀研究生会主席团”称号,获得知行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德育助理等多项荣誉。她创新性提出党团班共建的活动开展模式,联合各年级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举办“及人之老”一对一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孝昌县巴石村下乡义诊等活动,两项活动获得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肯定和报道。她孝老慈幼爱亲,无私帮助乡亲,时常请专家为家乡患者特别是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妇幼患者、疑难杂症患者网络问诊、远程诊疗。她敬天爱人、仁医保民,心怀正义、好学不辍,倾情倾力中华医学探索,目前正在攻读医学博士学位。献身医学事业以来,她积极参加慈孝慈善慈爱活动和医疗科普公益行动,为众多群众提供各类医疗救助、心理咨询、保健养生等卫生健康心理服务,深受大家好评。

老朱一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内涵,展现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新时代新风貌新气象,为广大家庭树立了榜样。

辛苦付出,终有福报。2015年10月,老朱一家被评为“首届中原最美家庭”,老朱夫妇被评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老朱父母亦获评“河南省模范夫妻”。时至今日,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两评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最美家庭,老朱家两次榜上有名。

千年颂七夕,最美是爱情。2017年8月28日晚,由省文明河南建设领导小组、省总工会、省文明办、省共青团、省妇联、省残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卫计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原最美爱情文化节颁奖盛典在河南省封丘县举行。老朱夫妇受邀参加。经过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采访、录播,根据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社会评选、专家定评,老朱夫妇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中原大地,并从全省入围的77对模范夫妻(情侣)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中原最美爱情文化节“河南最美爱情(夫妻)”荣誉称号。

2023年10月,老朱一家四口被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评为“孝贤之星”。

年近花甲披婚纱,慈善反哺他和她

2024年元月,一场婚纱秀如期上演。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1990年,老朱与老王的婚礼很简单。二人走进婚姻殿堂,略显寒酸了些。34年来,妻子生活还是无法自主,但是,老朱对妻子的爱,却一点也没有改变。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此时,他想起了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能让妻子穿一回婚纱,成为老朱心中抹不去的梦想,“不管怎样,在我心中,她永远是我最美丽的新娘。”老朱向身边的朋友说到自己的梦想,希望能让妻子穿一回婚纱,甚至“走”红毯。

他的想法被“关爱弱势群体,同享最美笑脸”慈善公益摄影志愿服务团队获知。于是,大家甘当绿叶,一场百人公益婚纱秀“幸福”上演。2024年1月14日,100人同穿婚纱,同圆一个梦想。而这场婚纱秀的真正主角,正是因脑中风导致半身瘫痪已经12年的老王,发起圆梦的正是他的爱人,已经57岁的老朱。

1990年3月30日至今,老朱和老伴结婚已经整整34年了。34年来,他们相互关照,互相搀扶,风雨同舟,携手同行,患难与共,相爱相伴。老朱的一首《写给老伴的诗》见证了他俩坚贞不渝的爱情——

百岁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老伴是一生的情缘

老伴是一世的爱恋

手拉手亲密无间

心连心温暖无限

我是你的手

你是我的眼

两个人融合在一起

日月最圆满

 

百岁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老伴是一辈子的牵挂

老伴是一万年的惦念

手牵手亲热无边

心贴心香甜永远

你是我的地

我是你的天

两颗心融化在一起

世界最丰满

 

作者简介:郭进拴,笔名智泉,1958年5月生,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3000多万字,出版《湛河大决战》、《鹰击长空》、《洪流滚滚》、《无品乡官》、《大潮风流》、《观音菩萨传》、《鲁慕迅传》等文学专著近百部,获奖数百次。2005年10月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1992年荣获全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中国 > 正文

“慈孝达人”朱学军

作者:美丽中国行融媒体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发布时间:2024-03-20 17:34:58

敬妻如娘,爱妻如子,是为娘子。

——题记

“总在心田里成长,也在灵魂中生根。花开迎来满庭芳,都是人间好风景。慈孝参天树,美德枝长青,岁岁花不败,代代叶茂盛。总在历史里生辉,也在时代中传承。和谐尽显真善美,千年慈孝扬文明。世上有慈爱,家家多温馨,百善孝为先,人人知感恩。”一听到《慈孝曲》动人的优美旋律,我就想起了他感人的慈孝故事。

他,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没有谁能看出他笑容后面的故事:34年前,妻子被查出身患重病,多次接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他舍弃家当,前后治疗花掉20多万元,不离不弃救治重症妻子,坚强撑起这个家。

他就是老朱。他“不抛弃不放弃不舍弃”,一直用满当当的慈爱书写着无怨无悔的慈孝人生。老朱即朱学军,圣哲始祖朱熹传人,优秀党员、模范丈夫;老王即王春芳,孝圣宰相王祥传人,孝女孝媳、贤妻良母。老朱老王夫妇均为“河南省孝贤之星”,相继荣获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河南省最美爱情恩爱夫妻等多项荣誉。

一首家庭实录诗,记录了这个慈悲慈善慈孝之家的慈爱慈和慈睦故事——

河洛朱家,朱熹后裔。教育世家,书香门第。

上下四代,老师十余。慈孝家风,千年承继。

祖父慈蔼,祖母慈祥。家族鸿慈,慈悯慈云。

慈柔慈厚,慈恕慈良。慈念心上,慈惠慈光。

慈颜永驻,慈泽乡党。给人温暖,送人力量。

烛光闪亮,照耀前方。严父慈母,严慈相济。

身体力行,慈孝教育。慈眉善目,父慈子孝。

大慈大悲,慈善公益。大发慈悲,穷人受惠。

心慈好善,慈乌反哺。俭故能广,慈故能勇。

慈幼孝老,敬老爱小。老朱爱妻,王祥后裔。

孝圣卧冰,为母求鲤。慈孝美德,老王传递。

娘不能食,含食喂之。口对着口,嘴贴着嘴。

亲吻喂食,持续年余。有此孝女,娘命延续。

老朱长女,幼小龋齿。四处医治,亦不能食。

慈母春芳,老朱娘子。咀食喂女,一日数次。

嚼食救儿,日夜不息。有此慈母,生子救女。

二零一二,九月月底。慈母春芳,突患重疾。

有其长女,休学护理。侍奉瘫娘,不离不弃。

娘能张嘴,却不能食。女学母样,含食嘴喂。

亲吻喂饭,坚持年余。上下三代,含食口喂。

感动医护,感染邻里。慈孝之风,影响周围。

慈孝之声,绵延千里。慈孝祖德,传承千年。

慈孝家庭,辐射华夏。爱国爱家,相亲相爱。

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接通天道,天地正气。

德才配位,打开格局。天人合一,和谐天地。

厚德载物,为善最乐。自强不息,刚健勇毅。

中华文化,四海一家。共产党人,胸怀天下。

党员之家,孝贤之风。紧跟时代,慈孝慈爱!

老朱老王结连理,夫妻从此二合一

1990年阳春三月,老朱到王家迎娶老王。老朱是理圣朱子传人,家乡有一条罗水,还有将相名士墓地(西汉丞相黄霸、东汉名将王霸、西晋文圣潘岳);老王是孝圣王祥传人,家乡有一条洛水,还有夏商王都遗址(古都斟鄩),老朱老王可谓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临出门时,老王紧紧地拥抱着老爹老娘,号啕大哭了一场,天地为之动容,送行的乡亲们亦为之落泪。大喜的日子里,老王为何哭得如此伤心?老朱不解,事后询问老王。老王说,亲爹亲娘,生养我24年,太不容易,这一出门,身为小女,不能时刻在爹娘跟前侍奉行孝了,想起来这些,就忍不住伤心恸哭。老朱这才明白,爱妻有一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孝心啊!老朱这才觉得,娶了老王,这一辈子值了!临出门时,老王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给老爹老娘磕了九个响头,才依依不舍地泪别父母双亲。爹拉起老王的右手,娘牵起老王的左手,郑重地交到老朱的手心里头,一齐说:“我们把女儿交给你了!”老朱郑重地点了点头,许下一世的承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正如《击鼓》诗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灾难突至父女扛,暴风骤雨愈刚强

老朱和老王,相识相知于1990年,两人喜结连理,夫妻恩爱,举案齐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甜蜜日子刚开头,不幸却悄然而至。结婚后不久,老朱突然发现老王面色苍白,经常无力地躺在床上,他先后带老王辗转各地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诊断为严重的高血压、贫血及妇科病。

有人劝老朱趁现在年轻赶紧离婚再找一个,老朱说,做人要讲良心、守信义,既然娶了她,我就要照顾她一辈子。老朱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老朱带着老王,辗转郑州、洛阳、新乡等地甚至外省医治,到北京、西安找专家,在民间、乡野求偏方,历时数年,花费不菲。那时候全家四口都靠他的工资勉强维持生活,积蓄很快用完,只能四处借债。

老王一度陷入绝望,看着消沉低落的妻子,老朱更加注重她的心理抚慰和精神慰藉,耐心开导老王。在他的积极开导下,老王慢慢坚强起来,身体也渐渐恢复过来。

老朱让老王一定注意好身体,千万别太累了,老王嘴上满口答应,可她实在不忍心老朱一人为这个家打拼,她就没把自己的病当回事儿,农忙时忙农活,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还要操持家务。干活从不惜力,疼儿爱夫顾家,却唯独没有善待自己,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吃药。

2012年9月的一天,对老朱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黑色日子。老朱正在外地上班,亲戚朋友打过来电话说,老王因严重高血压引发脑出血,送到了市医院。噩耗如晴天霹雳,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医生递给他的是一张病危通知书。

“医生,您一定要救活她,她才46岁啊!只要能救活她,哪怕我倾家荡产也愿意。”老朱和女儿扑通一声一起跪倒在地苦苦哀求,终于感动了医生,医生迅速安排老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并安排医院最好的主治医师连夜进行救治。

老朱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守候老王的一个晚上,医生前后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书。老朱虽然心如刀绞,却没有告诉女儿和娘家人,默默地一个人承受着这巨大的心理压力……终于等到了第二天,也等来生的希望,医生宣布老王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当时老朱隔着重症监护室的透明玻璃墙激动地对老王说:“春芳,你可要加油啊!老天爷都要你继续活下去,你要为了我,为了女儿,为了所有关心你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坚强起来,配合好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出院啊”。

短短一个星期里,虽然医院下达了多份“死亡通知”,但老王每次都“死里逃生”。医生动员老朱把老王接回家,让他做好心理准备,但老朱看到老伴的睫毛还可以微微颤动,就不愿放弃,只要还有1%的希望,他决定付出一生的努力,哪怕苦点累点,也要换来奇迹。老朱知道,要让老王恢复到以前是不可能的事,但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老王有一天能开口说话,每天和他说上一两句,哪怕是拌嘴,他也心满意足。

细心照料爱更牢,患难真情永闪耀

手术应该说是成功的,暂时保住了老王的性命,却让她瘫痪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老王遭受的厄运,老朱没有选择离弃,而是紧紧握着她的手,与她并肩对抗病魔。经过医护的拼命救治,加上老朱和女儿的悉心照料,老王终于从死亡线上挣脱了出来。

老王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一直处于重度昏迷状态,脑袋肿胀,鼻插饲管,脖子安着套管,大小便失禁。看着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70多斤的老王,老朱忍受不住内心的痛楚,一个人躲到角落默默地擦拭着早已控制不住的泪水。见此严重情形,尽管单位领导再三挽留,老朱还是毫不犹豫辞掉了旱涝保收、收入稳定的工作,毅然辞职专门日夜照料老王。

在老王昏迷不醒的日子里,老朱和女儿一边承受着家庭巨变的严重心理打击,一边承受着身体的巨大消耗,他俩不论白天黑夜,轮流接力每隔半小时给老王按摩、擦身、插鼻饲,清理大小便……老朱和女儿每天天不亮就给老王换好尿布、翻身按摩、送喂饭食。

照顾瘫妻的艰辛超出常人的想象,其中最难的是给妻子喂饭,特别费时费力。刚开始他和女儿用注射器经胃管慢慢往胃里注入牛奶、米汤之类流食,而后教老王用嘴吃饭,一小勺香蕉泥用一上午才能喂下去。因长期往胃里注射食物,胃粘膜被破坏,后来老朱和女儿只能轮流接力用嘴艰难地给老王喂饭,医院医护以及同一病室的患者家属无不感动落泪。为保证饭菜温度,常常是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如此反复许多次。

此外,他每天还要换药包扎、按摩翻身、洗涮尿布,而且每隔半小时就要照看护理一下老王。有人劝他实在没什么希望,放弃算了,然而他却深情地说,“总得让女儿有个妈呀!”在他和女儿的悉心呵护下,老王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连续熬了多日的老朱,准备安心躺下休息一会儿,不料却因长期没有平卧,就在躺下瞬间,肺气泡突然破裂,不得已他也只好赶紧住院治疗。

屋漏偏逢连夜雨,意外接踵而来。老朱家因电线短路发生一次严重火灾,一场持续一周的特大暴雨灾害又使老朱家成了危房,让本就艰难的家庭愈发雪上加霜。因投入少,劳作时间短,庄稼收入不及别人一半。每年收获后,老朱都是卖掉粮食给老王买药。亏得党和政府帮扶、乡亲好人帮衬,让他家得以度过难关。为此,老朱始终铭记在心、感恩于行。

老朱不仅要面对老王倒下的残酷现实,还得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给老王治病,全部家当都支付了医药费,但是倔强的他没有被生活压垮,在照顾老王之余,他和女儿靠着打零工勉强维持。

老王出了这么大的事,家里塌了半边天,母女连心,母亲遭此大难,女儿伤心欲绝。老朱就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开解安慰,他更明白自己就是孩子的全部,每当女儿失落时,他就轻轻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每晚默默地陪着女儿做作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朱和女儿悉心照顾下,老王终于好转并出院。老朱耐心帮助老王进行康复训练,以减轻她的病痛。老朱的辛勤付出,让老王脑出血后遗症不断减轻。可能老天爷认为对老朱考验还是太少了,2013年4月,老王再次病发,又被送到医院住院数月,并做了手术。

为了给老王治病,老朱不但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巨额债务,他和女儿艰难地挑起了家庭重担。俗话说:久病无孝子。更何况是夫妻呢?可老朱却做到了久病下爱心不变。老朱始终没有放弃,他用一往情深鼓励着老王一次又一次战胜病魔。如今的她,病情趋于稳定,生活恢复往昔。

孝顺的女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周都会至少回来一次照顾母亲,为她洗头、擦身子……但老朱怕影响孩子工作,总是说“你忙工作,早点回去,我一个人应付得来。”女儿请保姆照料的想法也被老朱否决了,他害怕外人没有自己上心,没有自己细致入微,没有自己了解老伴的喜怒哀乐。

一路风雨走来,老朱从来没有埋怨生活,而是坚强地对待人生,他坚信:不忘初心,大步前行,总有一天老王会好起来的!爱会创造一切可能和奇迹!

老朱老王携手行,不离不弃筑爱城

34年如一日真爱的坚守,让老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额角的皱纹、头上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这一切。“他真对我好得很,要没他,就没我这命。当初我自己都放弃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我,没有钱,想尽一切办法借钱,也要给我治病。”说起丈夫,老王感激万分。

这是今天该听到的最美的爱情故事:老朱的生命重心因老王罹患重病而整整倾斜了34年,34个春秋一万两千多天的日夜陪伴,就是老朱对老王最长情的告白。家里家外,柴米油盐,平平淡淡,老朱用真情呵护着老王,悉心走过艰难岁月的每一步。两人的爱情也在艰苦的岁月中不断升华,愈加深情相守,不离不弃。

面对因爱妻瘫痪导致的家庭重大变故,坚强的“真心爱人”老朱承受着巨大打击,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毅然放弃事业、放弃工作,辞职带病咬牙坚持用满满的真爱无微不至地悉心照顾罹患重症的老王让爱在家,34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三十四年如一日,和衣伴榻护瘫妻,起早贪黑,节衣缩食,用精心呵护、慈爱伺候、痴心坚守和责任担当演绎着人间真情,将“植物人”妻子唤醒,用忠贞不渝的爱情缔造了生命的奇迹,又用数年时间让瘫痪妻子慢慢站起,携手“暴风骤雨”走人生,用爱的臂膀撑起一个幸福的家,用全部的爱为妻子撑起一片晴空,一家人相互支撑,彼此守护,用慈孝创造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相濡以沫的真情挚爱的新时代感人故事,被大家传为佳话。

在爱的呼唤下,在老朱的坚守下,现如今,老王的脸上,看到的不再是忧愁,而是无比幸福的笑容。老朱的心情也像春日里的阳光一样,格外舒畅。因为他坚信,老王的身体一定会好起来,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王祥遗风今犹在,朱子家学仍践行

朱学军: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芝田镇北石村监委委员、第二党支部书记。

老朱一家四口人,一人是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孝子、全国十佳孝贤、时代楷模第十二届爱心中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两人是文明市民,三人是中共优秀党员,四人是“河南省孝贤之星”,老朱夫妇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河南省最美爱情恩爱夫妻,其家庭为全国最美书香家庭、河南省最美家庭、郑州市最美家庭、巩义市最美家庭示范户、芝田镇五好家庭、孝贤模范家庭、慈善慈孝之家。

大爱慈为首,百善孝为先。朱学军家庭是一个知慈孝、倡慈孝、行慈孝、扬慈孝的慈爱孝敬之家,也是一个学孝道、讲孝德、明孝理、存孝心、践孝行、做孝子的孝悌忠信之家,他们相亲相爱,其乐融融,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大家十分羡慕。这其中的秘诀得益于良好的慈孝家风传承。

老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母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家里物质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父母每次去镇上、进城里,总会给老朱买回来几本“小人书”看看,久而久之,老朱便养成了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他高中毕业之后,继续刻苦攻读,通过自学获得了本科学历,为孩子树立了自强的榜样。他们一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热爱学习、认真读书,家中存书3000余册。老朱学习兴家、书香传家,为党培根、为国铸魂,教子成功、育女成才:或成良师,或为仁医。老朱和睦的家庭、良好的家教、端正的家风,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让大家见贤思齐、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在由国学推广创新联盟、儒风新生活推广委员会、中国网·儒风山东、善悦塾、悦游文化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家庭家教家风文明建设评选大赛中,朱学军家庭喜获“全国最美书香家庭”殊荣。

小家有大爱,慈孝传千年。朱子文化综罗百代、博大精深,老朱作为圣哲朱子传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他结合始祖朱熹留下的《朱子家训》,概括为“有文化,守慈孝”。老朱祖父亲拟家训“耕读传家”,传留至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老朱又拟定了24字新家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忠孝两全、心疼父母、真才实学、精忠报国”,倡树中华十大义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以及朱氏九字家风“德、忠、孝、义、勤、恕、仁、爱、和”。就这样,朱门慈孝好家风,从朱子到老朱的祖父,再到老朱及一双女儿,代代相传、辈辈承袭。在一代又一代千年慈孝家风的传承之中,老朱身体力行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家风传承到了爱女的身上。

老朱始终不忘自己是“党的人”,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奋力投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注入智慧正能量。老朱立足本职工作,先后义务创作完成了“诗、词、歌、赋、曲、文”等一系列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作品。

作为有着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朱带领全家不忘国家与群众,疫情期间多次主动申请成为志愿服务宣讲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老朱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五星”支部创建、党员联户、厕所革命、清洁家园、无偿献血、爱心捐款、全民阅读、移风易俗、关爱老小、幸福家园、文化体育等各项活动,唱响了新时代“正气歌”。

扬善之道,聚沙成塔。他们一家人热心慈善、乐于公益。老朱经常骑着“慈孝号”电动车义务助力老弱病残孤寡孕出行,分文不取,几十年累计服务数千人次。老朱带着瘫妻到各地“传经送宝”,结合朱子遗风,讲述慈孝家风,让老王跟着一起学习慈孝文化,同时也出去见见天、散散心,尽最大努力缓解爱妻的病情。

日照千江,月印万川。几十年来,“慈孝夫妻”(老朱和老王)、“慈孝父女”(老朱和小朱:“中国十大孝子”之长女、“河南省孝贤之星”之次女)奔赴各地开展慈孝慈善活动数千场次,举办慈孝公益讲座累计数百期,数十万群众受益,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倾尽了全力。

行善可以不高调,但扬善不可以低调。长期以来,朱学军一家人弘扬慈孝弦歌不辍、绵延不绝,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以家风讲座、人物访谈、事迹专题片等多种方式,让慈孝之风直抵人心,让慈孝之美浸润人心,让慈孝之水润泽人心,让慈孝之火温暖人心,让慈孝之光照亮人心,让慈孝之声传播千里,让慈孝文化代代传承、人人继承,成为融入中国人骨血的民族基因。

老朱夫妇教导孩子俭以养德、助人为乐,他们时常慈幼孝老、扶危济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老朱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捐款500元,向地震灾区献上了全家人的一份爱心;一家人相继为慈善公益捐款万余元。

慈于心,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孝于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爱于人,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老朱一家数代人,信奉慈孝、传递书香,传承朱子文化,展现真诚善良美好的家风。老朱慈孝立家、仁礼治家,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慈孝上下四代人,爱妻因病不幸瘫痪,老朱毅然辞掉不错的工作,昼夜专职护理瘫妻十余年,成了“慈孝达人”。老朱背着爱妻爬山赏景,推着爱妻外出散步,常让爱妻看相声小品喜剧戏曲,还老讲笑话故事,想方设法逗爱妻开心,让爱妻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情。老朱注重家庭,家庭和睦;注重家教,家教良好;注重家风,家风端正。着眼家庭文明,着手写作了慈孝家事、慈孝家政、慈孝家训、慈孝家规、慈孝家礼、慈孝家风、慈孝家诗、慈孝家词、慈孝家歌、慈孝家赋、慈孝家曲、慈孝家联、慈孝家文、慈孝家剧等,做到《朱子家训》《治家格言》《朱门家风》《慈孝家联》《导师语录》等上墙入心见行。

其妻子春芳是孝圣王祥传人,一个“贤内助”和“乡村最美甜嫂”,怀揣着一副暖人的热心肠。她孝敬老人、慈爱孩子,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一次因车下救人的善举,腿部受伤做了手术,后又中风瘫痪。虽为重度残疾人,她却自立自强、传递慈孝,甘当“慈孝顾问”,用慈德孝心、慈言孝语悉心指导女儿慈幼孝老、爱亲助人。一双女儿牢记践行孝圣王祥《训子孙遗令》和圣哲朱熹《朱子家训》,较好地传承延续了琅邪王氏遗风和圣哲朱子遗风。

其长女梦萌心疼病爹瘫娘,带着父母上大学,用行动书写下一段“慈孝传奇”,感动了很多人。2014年,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开展了以“践行价值观、青春写华章”为主题的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活动。5月,开展了全省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评选确定出6个优秀大学生候选群体和20名优秀大学生候选人,并从中遴选7名组成了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团。梦萌有幸成为报告团7名成员之一。10月,她作为全省巡回报告团成员,参加了由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会,先后在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郑州大学举办了七场报告会,全省部分高校近万名师生聆听了报告,在广大师生中反响强烈,《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她还走进中央广播、团中央《身影》榜样在线访谈、上海东方都市广播金牌节目《情义东方》、河南卫视、河南广播等主流传媒,甘当“慈孝大使”,讲述“慈孝故事”,影响带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她长期参加各类义工活动及无偿献血、爱心捐款等公益活动,22年累计2600多次。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优秀党员教师。她相继被评为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孝子、慈善中国百名爱心人物、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第十届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提名奖、河南好人、中原十大孝子、河南十大女性、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大学生、河南省文明学生、郑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巩义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其“孝亲敬老、养家上学、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已经走进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堂、走进中国高校传统道德讲堂、走进学校考生试卷、走进社会公众视野,成为“崇尚慈孝、孝忠家国”的优秀经典案例。

其次女梦迪曾任大研会主席,她带领大研会成员取得“优秀研究生会”、“优秀研究生会主席团”称号,获得知行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德育助理等多项荣誉。她创新性提出党团班共建的活动开展模式,联合各年级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举办“及人之老”一对一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孝昌县巴石村下乡义诊等活动,两项活动获得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肯定和报道。她孝老慈幼爱亲,无私帮助乡亲,时常请专家为家乡患者特别是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妇幼患者、疑难杂症患者网络问诊、远程诊疗。她敬天爱人、仁医保民,心怀正义、好学不辍,倾情倾力中华医学探索,目前正在攻读医学博士学位。献身医学事业以来,她积极参加慈孝慈善慈爱活动和医疗科普公益行动,为众多群众提供各类医疗救助、心理咨询、保健养生等卫生健康心理服务,深受大家好评。

老朱一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内涵,展现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新时代新风貌新气象,为广大家庭树立了榜样。

辛苦付出,终有福报。2015年10月,老朱一家被评为“首届中原最美家庭”,老朱夫妇被评为“首届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老朱父母亦获评“河南省模范夫妻”。时至今日,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两评中原优秀婚姻模范夫妻最美家庭,老朱家两次榜上有名。

千年颂七夕,最美是爱情。2017年8月28日晚,由省文明河南建设领导小组、省总工会、省文明办、省共青团、省妇联、省残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卫计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原最美爱情文化节颁奖盛典在河南省封丘县举行。老朱夫妇受邀参加。经过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采访、录播,根据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社会评选、专家定评,老朱夫妇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中原大地,并从全省入围的77对模范夫妻(情侣)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中原最美爱情文化节“河南最美爱情(夫妻)”荣誉称号。

2023年10月,老朱一家四口被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评为“孝贤之星”。

年近花甲披婚纱,慈善反哺他和她

2024年元月,一场婚纱秀如期上演。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1990年,老朱与老王的婚礼很简单。二人走进婚姻殿堂,略显寒酸了些。34年来,妻子生活还是无法自主,但是,老朱对妻子的爱,却一点也没有改变。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此时,他想起了结婚时对妻子的承诺。能让妻子穿一回婚纱,成为老朱心中抹不去的梦想,“不管怎样,在我心中,她永远是我最美丽的新娘。”老朱向身边的朋友说到自己的梦想,希望能让妻子穿一回婚纱,甚至“走”红毯。

他的想法被“关爱弱势群体,同享最美笑脸”慈善公益摄影志愿服务团队获知。于是,大家甘当绿叶,一场百人公益婚纱秀“幸福”上演。2024年1月14日,100人同穿婚纱,同圆一个梦想。而这场婚纱秀的真正主角,正是因脑中风导致半身瘫痪已经12年的老王,发起圆梦的正是他的爱人,已经57岁的老朱。

1990年3月30日至今,老朱和老伴结婚已经整整34年了。34年来,他们相互关照,互相搀扶,风雨同舟,携手同行,患难与共,相爱相伴。老朱的一首《写给老伴的诗》见证了他俩坚贞不渝的爱情——

百岁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老伴是一生的情缘

老伴是一世的爱恋

手拉手亲密无间

心连心温暖无限

我是你的手

你是我的眼

两个人融合在一起

日月最圆满

 

百岁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老伴是一辈子的牵挂

老伴是一万年的惦念

手牵手亲热无边

心贴心香甜永远

你是我的地

我是你的天

两颗心融化在一起

世界最丰满

 

作者简介:郭进拴,笔名智泉,1958年5月生,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作品3000多万字,出版《湛河大决战》、《鹰击长空》、《洪流滚滚》、《无品乡官》、《大潮风流》、《观音菩萨传》、《鲁慕迅传》等文学专著近百部,获奖数百次。2005年10月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1992年荣获全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