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美丽中国行走进豫西:讲理村

美丽中国行走进豫西:讲理村

文/美丽中国行网记者乔小乔报道 图/赵树岭 陈怀敏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犟筋别犟理,拗嘴说拗理……一首讲理歌推出我们今天的主角讲理村!

在洛宁西部丘陵山地里,美丽的罗岭乡讲理村,面积不大,才6平方公里,抬脚走进去,便是一棵百年老核桃树。两位老人在树下摆开了棋盘,正撕杀得如痴如醉。看我对这棵歪着脖子伸展的核桃树感兴趣。一个村民走过来说,像这样的树,他们村里还有许多,到了秋天,一棵树上的果实便累累坠坠摘得几麻袋。这些核桃树都是祖辈留下来的。皮虽硬,但吃着香。这几年村里发展经济作物,山坡上种的核桃树成片成林,个个皮薄肉厚,但这些老核桃,他们仍旧不舍得砍掉。去年修路,村里有几十棵核桃树挡住了路,村里一个叫贺同立的老人,犹豫苦闷了好几天,心疼自己的树,又不愿意影响村里修路,最后含泪果断地锯掉了自己的核桃树,没要村里一分钱的赔偿。那树可是他全家一年的柴米油盐啊!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也都拿起了钢锯,锯下了自己的树。

这样的事在讲理村太多了。

村民宁老汉赶着五头牛从当街走过,摄影师们围上去拍摄,一头牛不偏不倚在当街拉了一堆牛屎,众人哈哈地笑着。再一转头,牛粪已经没有踪迹。像这一切没发生一样。我看了看干净的长街,没有碎屑,没有垃圾,连农村最避免不了的鸡鸭粪便也没有,有些疑惑,这不是郑州,也不是洛宁,这可是豫西山区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小山村。

打扫马路的老人叫温拴定,是村里退休的老支书,村民说,这条村里唯一的水泥路,全靠老支书每天精心地维护。

温支书已经75岁了,问起他这样做的目的,讷言的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一个村民在旁边插言:支书喜欢干净呗。村民刘相民,在老支书的影响下也扛起扫帚,每天从东坡扫到西坡,再扫到广场,把另外半个村子承包了。

现任支书金相超,看起来是个很壮的中年汉子,随同的乡干部告诉我们说,别看金支书年纪不大,他可是村里的一面旗。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的传统美德。他家16口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收入由老母亲统一支配。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兄弟、妯娌、婆媳关系融洽,他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群众,改变着村风民风。

我不解地问支书,这么大一家人,收入有高有低,穿衣吃饭各有各的喜好,就没矛盾吗?他笑笑说,一家人嘛,都互相为对方考虑,不就行了?

在讲理堂里,我终于明白了讲理村这一切的缘由。

据记载,讲理村原名小街村,明清时以金姓为主。村里有个传统的习惯,每年过年祭祖聚会时,族长会将族人内部在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摆出来,促膝而坐,相互沟通,讲讲道理,化解矛盾。后来经过迁徙变化,不断有其他姓氏的人进来居住,族中的事也来请金姓族长调和,久而久之,远近人都知道有矛盾到小街村去“讲讲理”,后来直接称该村为“讲理村”,再后来行政建制划分时就正式改名为讲理村了。

清朝嘉庆年间,村里金姓有一户五代人不分家,和睦相处,为附近其他家庭树立了榜样,时任知县就给金家颁发了一块“五世同堂”的匾额,一直流传至今。

村里的文化墙上,描写着古往今来各种的孝道文化,“孝道为先”、“邻里和睦”的观念和守法意识,让群众在闲暇时间欣赏孝道文化的同时,耳濡目染净化自己的言行,逐渐形成了“人人讲孝道”、“人人讲道理”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秩序。

悠久的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让讲理村依然保持着千百年前那份纯净的质朴,并坚守成心底里的一份信念。


保存良好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也是讲理村被外界所看好的一个根本。讲理村的山水干净,干净到让人不忍踏脚。原来的荒山野岭,今天被大片的核桃烟叶染得翠绿。

行走在这山野的四月,一片片的高山牡丹洁白如玉,槐花的清香弥漫了碧空。金书记说,明年再来,这里就是世外桃园了。原来,他带领村民们把村子前面的一个山坡全部种上了各种花类,花期从初春盛开到秋末,绵延不绝。

明年的讲理村,成了我们深深的期待――――


旅游要闻

首页 > 旅游要闻 > 正文

美丽中国行走进豫西:讲理村

作者:美丽中国行网记者乔小乔报道 图/赵树岭 陈怀敏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发布时间:2016-04-23 00:13:45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犟筋别犟理,拗嘴说拗理……一首讲理歌推出我们今天的主角讲理村!

在洛宁西部丘陵山地里,美丽的罗岭乡讲理村,面积不大,才6平方公里,抬脚走进去,便是一棵百年老核桃树。两位老人在树下摆开了棋盘,正撕杀得如痴如醉。看我对这棵歪着脖子伸展的核桃树感兴趣。一个村民走过来说,像这样的树,他们村里还有许多,到了秋天,一棵树上的果实便累累坠坠摘得几麻袋。这些核桃树都是祖辈留下来的。皮虽硬,但吃着香。这几年村里发展经济作物,山坡上种的核桃树成片成林,个个皮薄肉厚,但这些老核桃,他们仍旧不舍得砍掉。去年修路,村里有几十棵核桃树挡住了路,村里一个叫贺同立的老人,犹豫苦闷了好几天,心疼自己的树,又不愿意影响村里修路,最后含泪果断地锯掉了自己的核桃树,没要村里一分钱的赔偿。那树可是他全家一年的柴米油盐啊!在他的影响下,村民们也都拿起了钢锯,锯下了自己的树。

这样的事在讲理村太多了。

村民宁老汉赶着五头牛从当街走过,摄影师们围上去拍摄,一头牛不偏不倚在当街拉了一堆牛屎,众人哈哈地笑着。再一转头,牛粪已经没有踪迹。像这一切没发生一样。我看了看干净的长街,没有碎屑,没有垃圾,连农村最避免不了的鸡鸭粪便也没有,有些疑惑,这不是郑州,也不是洛宁,这可是豫西山区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小山村。

打扫马路的老人叫温拴定,是村里退休的老支书,村民说,这条村里唯一的水泥路,全靠老支书每天精心地维护。

温支书已经75岁了,问起他这样做的目的,讷言的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一个村民在旁边插言:支书喜欢干净呗。村民刘相民,在老支书的影响下也扛起扫帚,每天从东坡扫到西坡,再扫到广场,把另外半个村子承包了。

现任支书金相超,看起来是个很壮的中年汉子,随同的乡干部告诉我们说,别看金支书年纪不大,他可是村里的一面旗。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的传统美德。他家16口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收入由老母亲统一支配。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兄弟、妯娌、婆媳关系融洽,他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群众,改变着村风民风。

我不解地问支书,这么大一家人,收入有高有低,穿衣吃饭各有各的喜好,就没矛盾吗?他笑笑说,一家人嘛,都互相为对方考虑,不就行了?

在讲理堂里,我终于明白了讲理村这一切的缘由。

据记载,讲理村原名小街村,明清时以金姓为主。村里有个传统的习惯,每年过年祭祖聚会时,族长会将族人内部在生产、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摆出来,促膝而坐,相互沟通,讲讲道理,化解矛盾。后来经过迁徙变化,不断有其他姓氏的人进来居住,族中的事也来请金姓族长调和,久而久之,远近人都知道有矛盾到小街村去“讲讲理”,后来直接称该村为“讲理村”,再后来行政建制划分时就正式改名为讲理村了。

清朝嘉庆年间,村里金姓有一户五代人不分家,和睦相处,为附近其他家庭树立了榜样,时任知县就给金家颁发了一块“五世同堂”的匾额,一直流传至今。

村里的文化墙上,描写着古往今来各种的孝道文化,“孝道为先”、“邻里和睦”的观念和守法意识,让群众在闲暇时间欣赏孝道文化的同时,耳濡目染净化自己的言行,逐渐形成了“人人讲孝道”、“人人讲道理”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秩序。

悠久的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让讲理村依然保持着千百年前那份纯净的质朴,并坚守成心底里的一份信念。


保存良好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也是讲理村被外界所看好的一个根本。讲理村的山水干净,干净到让人不忍踏脚。原来的荒山野岭,今天被大片的核桃烟叶染得翠绿。

行走在这山野的四月,一片片的高山牡丹洁白如玉,槐花的清香弥漫了碧空。金书记说,明年再来,这里就是世外桃园了。原来,他带领村民们把村子前面的一个山坡全部种上了各种花类,花期从初春盛开到秋末,绵延不绝。

明年的讲理村,成了我们深深的期待――――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