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曹村镇,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绿,正是郁郁葱葱的好时节,走近一看,都是柿子树。刚脱掉花苞,挂上了手指头大的柿子果。
在这片绿色里,有一抹黄分外地耀眼。
那是马家坡的大黄杏!枝头上,一颗颗,一簇簇,挂满枝头,压弯了树身。熟透了的大黄杏,咬一口,满肺腑都溢满了甜蜜,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芬芳的果香。
果农们正忙着采摘。
看到果农不管大小青涩一起都摘了,我不免疑惑。她笑着说:八成熟就得摘,否则,就没办法运送到外地了。
不影响味道吗?我问。
她说:你尝尝!
果然!随手摘下的一颗,满嘴都是蜜甜,没一点青涩。果农告诉我们,马家坡的大黄杏,每一颗都是这味道。
这样一棵杏树能摘多少斤杏?我问。
200多斤,大概能卖1000多块钱。
果农们有的摘杏有的装箱,分工明确。原来这些杏都是网上预订好的,当天就要发快递。
曹村镇副镇长杨晓娟告诉我们,马家坡种植杏树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种植、管理技术也越来越趋成熟。全部都是农家肥,一点农药都不打,这样的果子吃起来口感好,又面又甜,一点都不愁卖。不愁销路,果农才可以放心地种。
果农们高兴地说:得益于党的好政策。
杨副镇长说:曹村镇依托自身优势,坚持规划引领,创新营销,定点帮扶,调动了果农的积极性。他们才敢大面积种上了柿子和杏。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过去的曹村镇,地处乔山山脉南麓,全镇几乎都是山坡地,守着宝山讨饭吃。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策略,让曹村镇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小康路。过去的穷乡僻壤跃变为今日的美丽乡村。
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蔬菜大棚琳琅满目,乡镇企业村村开花。
要论起来,让曹村镇真正成名的,还得数柿子。
在陕西以至于整个秦川大地,要问哪里的柿饼最好吃?许多人会回答你:富平。在富平,要论起柿子的主产地,还得数曹村镇。
素有“中国柿乡”之称的富平县,种柿子的历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据说,现存的一株千年柿子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逃难时就是摘了这棵树上的柿子充饥。日本吉野世界柿子博物馆里有这样的记载:“世界上柿子的主产国为中国,柿子的集散地为青州,柿子的优生区在富平。”
当地人称柿饼为合儿饼。1980年国务院曾用富平“合儿饼”招待外国元首;1995年富平“合儿饼”荣获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奖。国家质检局2008年公告正式批准对富平柿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还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国柿乡”。
这里的柿饼口味香甜,又软又糯,明朝时就已是朝廷的贡品。现在主要销往东北、甘肃、内蒙古,出口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等地。富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柿子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来抓。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柿饼加工、销售集散地。2011年,曹村镇的马家坡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曾以“柿子红遍马家坡”为题进行专题报道。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的播出,更让这里成为秋季乡村旅游热点,也成为各路摄影师们聚焦的最佳拍摄点。
每年霜降之后,晒柿饼、削柿子,成为曹村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远近的摄影人趋之若鹜过来拍摄。
曹村镇可谓人杰地灵。镇内有唐丰陵、贾岛墓、金瓮山、月窟山等历史文化遗存,是“陕西省特色旅游名镇”、“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蓄水300万立方米的尚书水库,既可灌溉良田,又可垂钓游泳。有山有水,有厚重的人文历史,随着果业的迅猛发展,这里成为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旅游胜地。
虽然镇政府树立了蓬勃“柿”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理念,却依然重视粮食的发展。在适于种麦的田地里,都种上了小麦。
麦收季节里,蓝天白云下,麦浪翻滚,机器轰鸣。
黄灿灿的杏,红彤彤的石榴花,像是给这片山野涂上了一层亮丽的油彩,让曹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花的香气裹挟着绿的气息,带给人清新无限的喜悦。大型收割机在田地里奔突着,夕阳的余光给整个田地笼上了一层金黄。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人流的肆虐。一花一草,一山一石都纯洁到纤尘未染。在这里,美丽中国行网的摄影家们感受着浓浓的乡情,吃着地道的农家菜,像是找到了童年,找到了故土,以及梦中珍藏的那份乡情。
杨副镇长说,现在城里人工作压力大,虽然有老家一年也难得有时间回上几次,到了周末,就喜欢来这样的村庄,感受农村的质朴和纯粹。基于这种现状,镇里着重发展旅游业。争取把曹村镇建设成为游客们心灵记忆的缅怀地,一方安静闲适的世外桃源。
对于许多人来说,曹村镇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红彤彤的柿子,那些黄灿灿的杏,那些白墙黛瓦的民居,那些起伏有致的山坡,那些花飞蝶舞、碧柳依依,正是人们珍藏着的一份童年记忆,沉淀在心灵深处的一缕乡愁。走的再远,身边再繁华,依然在记忆的正中央,让人牵挂,怀念。
撰稿:乔小乔
摄影:美丽中国行网富平采风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