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系统呈现中国茶演变风貌

文/美丽中国行网 来源/河南文化旅游厅

农业文化遗产生动、系统地呈现了中国茶发展演变的完整风貌,为我们认识中国茶提供了独特视角。

早在2012年,“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就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我国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3项是茶类遗产。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38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18个以古茶园与茶文化或茶园复合景观为主。此外,还有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地将茶园或茶产品作为遗产组成要素或遗产地的重要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种茶、用茶、饮茶的历史悠久。

在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地区,集中分布着茶树始祖化石——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中华木兰化石,以及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茶树——有着2700年树龄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这里还有全世界唯一树龄千年以上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最大规模的野生茶自然群落,以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已达千年的万亩古茶园。它们与利用现代理念技术的生态茶园,共同构成了茶树利用演化的完整链条。

茶,通过古商道“茶马古道”,经云贵川藏等地走向世界。为了便于马帮长途运输,人们创造了砖茶、饼茶,能够长时间保存。其后发酵的口感,形成的保健功能,被众多饮茶爱好者认可。

在云南普洱,古茶园为近千种植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其中不乏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古茶树等高大乔木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丰富的落叶等为土壤提供了养分,使野生的菌类、水果、药材、寄生植物和一些栽培作物能够茁壮成长。家禽家畜在茶园中自由放养,啃食园中野草,粪便肥沃了土壤。茶农定期采摘茶叶与伴生的螃蟹脚等产品,有效控制茶树的长势,避免寄生植物破坏茶树营养。村落坐落在连片的古茶园之中,森林环绕,农田散布,人地相协,构成复合性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了山地区域小环境。

在福建安溪,茶产业是民生支柱,80%的人口从事与茶有关的产业,农户收入的56%来自茶叶。安溪铁观音出口日本、东南亚、欧盟等63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

有了遗产品牌的支撑,农户收入显著提升。茶树育种、茶园管理、茶叶产销、茶旅融合……传统农耕智慧结合当代科技与管理手段,实现多产业融合,服务于遗产保护和品牌发展,为乡村产业创新提供了舞台。

古老的茶园延续繁衍,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茶是农业与茶文化的复合

中国茶以令人惊叹的丰富品类,铺陈出中国南方广阔土地上多姿多彩的生态与文化。生长于我国的茶树品种约占全球的80%,其中,山茶属茶组植物在中国分布的种类达94%。它们广泛分布在西南、华南、江南和江北四大茶区的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这些野生和经长期栽培改良的茶树品种,成为我国茶树良种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全国平均利用水平达到38%,长期支撑着“以茶为农”的独特的乡村生计形态。

正是以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基础,配合不同茶叶制作技术,形成了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多类茶产品。

在福州,亚热带海洋季风为河边沙地的茉莉花、低山丘陵的茶树与连片的水稻田带来了极适生长的暖湿环境。适应当地多样的地形,福州人创造了自山上至河流依次为“林—茶—林—城市—茉莉—河流”的垂直景观和环境友好的茶园管理技术,为茉莉花和茶的碰撞提供了天然条件。

在安溪,利用茶树整株压条繁殖的特性,茶农创造了“短穗扦插”繁育方法。人们还利用“客土法”等传统茶园管理技术有效施肥,利用花生、大豆套作以及铺草等方式改善茶园的土质,加之东部山区多云雾的环境,使茶积聚了丰富的茶多酚和芳香物质。配合安溪人创制的半发酵技术,让铁观音具有了更好的颜色、香气和口感。

西湖龙井、吴中碧螺春、安吉白茶、恩施玉露、太平猴魁、蒙山茶、福鼎白茶、凤凰单丛、安化千两茶、赤壁砖茶等传统名茶的核心栽培区域,都是已被认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这些名茶的制作技艺及其衍生的茶艺等,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所包含的44个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的丰富内涵,正被越来越多维地展示给世界。(袁正,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中国 > 正文

系统呈现中国茶演变风貌

作者:美丽中国行网 来源:河南文化旅游厅 发布时间:2023-02-05 20:40:27

农业文化遗产生动、系统地呈现了中国茶发展演变的完整风貌,为我们认识中国茶提供了独特视角。

早在2012年,“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就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我国2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3项是茶类遗产。在农业农村部认定的138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18个以古茶园与茶文化或茶园复合景观为主。此外,还有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地将茶园或茶产品作为遗产组成要素或遗产地的重要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种茶、用茶、饮茶的历史悠久。

在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地区,集中分布着茶树始祖化石——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中华木兰化石,以及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茶树——有着2700年树龄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这里还有全世界唯一树龄千年以上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最大规模的野生茶自然群落,以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已达千年的万亩古茶园。它们与利用现代理念技术的生态茶园,共同构成了茶树利用演化的完整链条。

茶,通过古商道“茶马古道”,经云贵川藏等地走向世界。为了便于马帮长途运输,人们创造了砖茶、饼茶,能够长时间保存。其后发酵的口感,形成的保健功能,被众多饮茶爱好者认可。

在云南普洱,古茶园为近千种植物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其中不乏国家珍稀保护植物。古茶树等高大乔木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丰富的落叶等为土壤提供了养分,使野生的菌类、水果、药材、寄生植物和一些栽培作物能够茁壮成长。家禽家畜在茶园中自由放养,啃食园中野草,粪便肥沃了土壤。茶农定期采摘茶叶与伴生的螃蟹脚等产品,有效控制茶树的长势,避免寄生植物破坏茶树营养。村落坐落在连片的古茶园之中,森林环绕,农田散布,人地相协,构成复合性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了山地区域小环境。

在福建安溪,茶产业是民生支柱,80%的人口从事与茶有关的产业,农户收入的56%来自茶叶。安溪铁观音出口日本、东南亚、欧盟等63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

有了遗产品牌的支撑,农户收入显著提升。茶树育种、茶园管理、茶叶产销、茶旅融合……传统农耕智慧结合当代科技与管理手段,实现多产业融合,服务于遗产保护和品牌发展,为乡村产业创新提供了舞台。

古老的茶园延续繁衍,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茶是农业与茶文化的复合

中国茶以令人惊叹的丰富品类,铺陈出中国南方广阔土地上多姿多彩的生态与文化。生长于我国的茶树品种约占全球的80%,其中,山茶属茶组植物在中国分布的种类达94%。它们广泛分布在西南、华南、江南和江北四大茶区的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这些野生和经长期栽培改良的茶树品种,成为我国茶树良种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全国平均利用水平达到38%,长期支撑着“以茶为农”的独特的乡村生计形态。

正是以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基础,配合不同茶叶制作技术,形成了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多类茶产品。

在福州,亚热带海洋季风为河边沙地的茉莉花、低山丘陵的茶树与连片的水稻田带来了极适生长的暖湿环境。适应当地多样的地形,福州人创造了自山上至河流依次为“林—茶—林—城市—茉莉—河流”的垂直景观和环境友好的茶园管理技术,为茉莉花和茶的碰撞提供了天然条件。

在安溪,利用茶树整株压条繁殖的特性,茶农创造了“短穗扦插”繁育方法。人们还利用“客土法”等传统茶园管理技术有效施肥,利用花生、大豆套作以及铺草等方式改善茶园的土质,加之东部山区多云雾的环境,使茶积聚了丰富的茶多酚和芳香物质。配合安溪人创制的半发酵技术,让铁观音具有了更好的颜色、香气和口感。

西湖龙井、吴中碧螺春、安吉白茶、恩施玉露、太平猴魁、蒙山茶、福鼎白茶、凤凰单丛、安化千两茶、赤壁砖茶等传统名茶的核心栽培区域,都是已被认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这些名茶的制作技艺及其衍生的茶艺等,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所包含的44个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的丰富内涵,正被越来越多维地展示给世界。(袁正,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