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美丽中国行运营总监范正辉对话千吨乌木收藏家卢泓杰(台湾)

美丽中国行运营总监范正辉对话千吨乌木收藏家卢泓杰(台湾)

文/美丽中国行网客户端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范正辉


7月22日,著名收藏家、美丽中国行网运营总监范正辉一行走进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与馆长卢泓杰就这些民族瑰宝的保护进行了深度探讨和交流。

卢泓杰出生于台湾屏东县,1988年来到四川,30余年来,致力于乌木的搜救、发掘和保护。在乌木行业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坐落在成都都江堰市中兴镇的乌木艺术博物馆,是四川首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民营博物馆,其展品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堪称“乌木王国”。

博物馆内,上千件鬼斧神工的乌木藏品,均由卢馆长30多年来从四川各地收集、打造而成。

两位收藏家就乌木的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进行了探讨。

卢馆长介绍,乌木专指埋藏于地下数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似石非石、似木非木。是巴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目前主要发现于四川盆地及成都平原,是地质变化、自然演变的结晶,也是探寻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时空见证。

他收藏的第一件乌木至今依然在馆内展览,那是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成都一处河堤上偶然发现的,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目前该馆收藏的数千件乌木藏品中,年龄最小的有3800年,大的则有3、4万年。

在一件件精美的展品前,范总监连声惊叹!

“乌木就是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冲击等原因,被急速冲埋于地下,历经千万年碳化而成的古树木。”卢馆长说,“成都平原四面环山,中间如水库,挖地三尺即见水源的特殊地理环境,终使埋入古河床的树木在多种自然条件的作用下,最终碳化成为千年不腐、不生不死的乌木,堪称植物木乃伊,与被视作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同为北纬30度的神奇现象。”

范总监对眼前的每一件收藏品都仔细地观摩,对卢馆长投入近30年财力心力,创设对乌木实施发掘保护及艺术创作和收藏的公益性博物馆,表达了敬意。

卢馆长表示,自己建博物馆的目的,“意在弘扬、传承乌木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卢馆长寄盼,通过自己珍藏的乌木,能让人们体会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在感受自然法则的同时,领略先祖留下的智慧本质。

两人对于乌木在考古、科研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随着乌木对考证古代地理气候环境的科研价值、开启古蜀文明的考古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收藏价值不断为社会所熟知。”卢馆长说。

“做收藏、做博物馆,必须有奉献精神。”,范总监说。

“既然是为了传承,就不能将收藏用做利益交换,否则就不配称之为博物馆。”卢馆长说,“博物馆就该具备纯粹的公益性,能把优厚的文化在这里传承,是种莫大的功德。这里的一切都是社会的,博物馆就是社会的。”

几十年的藏品收购、博物馆建设,让卢馆长贴上了早年经营房地产时赚到的大把“家底”,但他表示,“乌木因乘天地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乃万木之灵,灵木之尊,是宝贵的人类遗产,也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研究古代自然的标本,是开启古蜀文化的窗口,是中华文化的特有瑰宝,能够在自己生活30年的土地上传承璀璨的民族文化,自己纵然倾尽所有,又有何可惜?!”

范总监有感于卢馆长30年来对乌木的保护和研究,在两岸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当场赋诗一首:

川蜀有木通天地,

万根同心共宗母。

格物致知化文明,

华夏子孙一家亲。

(资料提供:卢鸿杰 )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中国 > 正文

美丽中国行运营总监范正辉对话千吨乌木收藏家卢泓杰(台湾)

作者:美丽中国行网客户端 来源:美丽中国行网 发布时间:2023-07-24 10:21:49

 /:范正辉


7月22日,著名收藏家、美丽中国行网运营总监范正辉一行走进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与馆长卢泓杰就这些民族瑰宝的保护进行了深度探讨和交流。

卢泓杰出生于台湾屏东县,1988年来到四川,30余年来,致力于乌木的搜救、发掘和保护。在乌木行业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坐落在成都都江堰市中兴镇的乌木艺术博物馆,是四川首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民营博物馆,其展品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堪称“乌木王国”。

博物馆内,上千件鬼斧神工的乌木藏品,均由卢馆长30多年来从四川各地收集、打造而成。

两位收藏家就乌木的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进行了探讨。

卢馆长介绍,乌木专指埋藏于地下数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似石非石、似木非木。是巴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目前主要发现于四川盆地及成都平原,是地质变化、自然演变的结晶,也是探寻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时空见证。

他收藏的第一件乌木至今依然在馆内展览,那是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成都一处河堤上偶然发现的,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目前该馆收藏的数千件乌木藏品中,年龄最小的有3800年,大的则有3、4万年。

在一件件精美的展品前,范总监连声惊叹!

“乌木就是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冲击等原因,被急速冲埋于地下,历经千万年碳化而成的古树木。”卢馆长说,“成都平原四面环山,中间如水库,挖地三尺即见水源的特殊地理环境,终使埋入古河床的树木在多种自然条件的作用下,最终碳化成为千年不腐、不生不死的乌木,堪称植物木乃伊,与被视作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同为北纬30度的神奇现象。”

范总监对眼前的每一件收藏品都仔细地观摩,对卢馆长投入近30年财力心力,创设对乌木实施发掘保护及艺术创作和收藏的公益性博物馆,表达了敬意。

卢馆长表示,自己建博物馆的目的,“意在弘扬、传承乌木文化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卢馆长寄盼,通过自己珍藏的乌木,能让人们体会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在感受自然法则的同时,领略先祖留下的智慧本质。

两人对于乌木在考古、科研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随着乌木对考证古代地理气候环境的科研价值、开启古蜀文明的考古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收藏价值不断为社会所熟知。”卢馆长说。

“做收藏、做博物馆,必须有奉献精神。”,范总监说。

“既然是为了传承,就不能将收藏用做利益交换,否则就不配称之为博物馆。”卢馆长说,“博物馆就该具备纯粹的公益性,能把优厚的文化在这里传承,是种莫大的功德。这里的一切都是社会的,博物馆就是社会的。”

几十年的藏品收购、博物馆建设,让卢馆长贴上了早年经营房地产时赚到的大把“家底”,但他表示,“乌木因乘天地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乃万木之灵,灵木之尊,是宝贵的人类遗产,也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研究古代自然的标本,是开启古蜀文化的窗口,是中华文化的特有瑰宝,能够在自己生活30年的土地上传承璀璨的民族文化,自己纵然倾尽所有,又有何可惜?!”

范总监有感于卢馆长30年来对乌木的保护和研究,在两岸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当场赋诗一首:

川蜀有木通天地,

万根同心共宗母。

格物致知化文明,

华夏子孙一家亲。

(资料提供:卢鸿杰 )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