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渡沟农耕村一线织忆汉服馆,可儿站在了我们面前!
“我从小就喜欢传统的东西,老的物件,民间习俗,喜欢流淌在上面的五千年文化沉淀出来的那种韵味,那种厚重。”她说。
她是一个高挑、瘦弱、亭亭玉立的女孩儿,说话慢声细语,温婉知性。穿上汉服的一刹那,有种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惊艳。像是来自千年前的大宋,来自三月烟雨的江南。
“都是汉服的滋养和浸润。”她说。
她入圈汉服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去景区旅游就喜欢穿景区的古装拍照,那时候还不知道叫汉服,就知道非常美,喜欢的不得了。”她一个同学的学校有一个汉服社团,她被同学拉着加入了他们,“后来又加入了洛阳当地的汉服社团。慢慢的,圈子渐渐扩大,对汉服的了解越来越透彻,就更加喜欢。由汉服,延伸到茶艺、手工、古典舞蹈。由喜欢,到爱,到痴迷。”
她对汉服有个比喻,她说,“沉醉在汉服的世界里,像是穿越在历史里,遨游四海。”
有时,它如翩翩公子,温润如玉。有时,它像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睿智深奥,渊博无穷。
因为汉服,她学了茶艺,在郑州经营茶艺期间,她明白了,“衣食住行皆是文化,一旦沉迷进去,连自己的人生也仿佛穿越了千年。”
因为汉服,她对花朝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些传统的节日分外看重,也有了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每年传统节日都和一帮汉服迷参加汉服的各种活动。”
甚至放弃正做得风生水起的家族生意,在洛阳开了一家汉服馆。
她说:“洛阳汉服的火爆唤醒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汉服复兴的推动中!”
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标识,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泱泱华夏,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极需要一套富含民族特色的服装,彰显我们作为尧舜后裔、炎黄子孙的身份与骄傲!
洛阳汉服的火爆,就足以证明,年轻人对于汉服是接受的,喜欢的。
但是,洛阳的汉服已经延续这些时间,该来的都来了,该看的都看了,如果没有什么新的吸引力,年轻人将转移阵地。喜新厌旧是青春的特点,他们没有时间念旧,也顾不上回忆。他们的本性就是开拓,就是新奇。
汉服的下一个风口是哪里?
可儿作为一个洛阳人,对这些深有体会。“穿了这些年,也做了这些年,年轻人再喜欢,拍了一次两次,也厌倦了。”于是她瞄准了风景区。把汉服引进到山水间,氤氲的竹林里,丰沛的溪水边,跌宕的瀑布下,别有一番风韵。
经过多方考查,可儿选择到栾川重渡沟风景区开了一家旅拍汉服店。
“来重渡沟是因为觉得这里的竹子很美,我喜欢山水,喜欢竹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很喜欢这句话。”可儿说。
“万亩竹林,十里兰溪,潺潺清溪……最适合表现汉服。有一种穿越千年的神韵。”她说。
在她的店里,39元就可以穿上汉服,体验一下穿越的乐趣,300元就可以配上化妆造型,配上专职摄影师,到景区里各个景点拍摄,制作精美的图片。
在重渡沟农耕村一线织忆汉服馆,痴迷汉服的可儿,恍然让人觉得,汉服的复兴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而汉服进驻景区的时代,确实来了!
(图片提供:重渡沟风景区、可儿)